現在の位置

彌勒寺遺址

更新日:2024年03月15日

Minomushi Sanjin Enikki「Mirokuji」(1864)

「蓑蟲山人圖日記」中所描繪的彌勒寺 (1864)

応永の古図「弥勒寺」

在地圖上的彌勒寺 (十五世紀早期)

在過去長達數世紀的時間裡,宇佐神宮域內曾經坐落了一座名為「彌勒寺」的大佛寺。如今,遊客依然能在吳橋和八坂神社之間一窺寺院遺跡。在其大部分歷史中,這座佛寺都是宇佐神宮的重要組成部分,得到來自皇室、貴族和武士家族的支持,因此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權勢十分強大。

彌勒寺曾經佔有大片土地,影響力蔓及九州乃至全國。史料及地圖顯示,這座寺院擁有數十處建築,佛堂、佛塔、僧侶的生活空間等場所曾分佈在如今的西參道兩旁。寺院金堂(大雄寶殿)供奉著藥師如來,講堂供奉彌勒佛,在佛教經義裡,彌勒佛是下一任佛陀,將在遙遠的未來降生人世。

宇佐神宮的主佛寺

彌勒寺的前身是一座名叫「彌勒禪院」的古寺。西元725年,小椋山上建起了宇佐神宮的第一座社殿。738年彌勒禪寺就隨之搬到了小椋山和寄藻川之間的平原。不久,彌勒寺就成為了最初成立的神宮寺之一。所謂「神宮寺」,就是與神道教神社關係密切的佛教寺院,多坐落於神社域內或相距不遠處。宇佐神宮也因此成為了一處「神社—佛寺綜合設施」。這類被稱為「神佛習合」的神社,是神道教與佛教融合的產物。到了8世紀左右,神道與佛教融合的信仰形式(稱為神佛合一)開始在宗教場所中顯現。彌勒寺承擔了在宇佐神宮等地舉行儀式時派遣僧侶的角色,逐漸發展成為神佛合一的代表性寺院,擁有強大的影響力。在11世紀,彌勒寺成為九州地區與宇佐神宮齊名的最大莊園領主,雖然逐漸因為擁有龐大的莊園而獨立於宇佐神宮,但通過祭祀(神道的儀式)和法要(佛教的儀式)等活動,宇佐神宮與彌勒寺之間的緊密聯系更加深厚。

宇佐宮復元模型「弥勒寺」

 彌勒寺的模型(大分縣歷史博物館)

彌勒寺的式微與終結

在12世紀平家與源氏的權力鬥爭中,宇佐神宮的宮司(神宮最高負責人)選擇支持平家,因而被捲入衝突之中的宇佐神宮和彌勒寺在1184年慘遭焚毀。時隔一年後的1185年,平家戰敗。儘管這處神社—佛寺綜合設施隨後被重建,但彌勒寺的影響力已不復從前。寺院漸漸失去了它擁有的土地,建築也逐漸縮減,到19世紀中期時,已經沒有人試圖重振這座佛寺往日的輝煌了。1868年,明治政府頒佈分離神道教和佛教的「神佛判然令」,至1871年,宇佐神宮內的所有佛教建築及相關物品均被移除。彌勒寺舊址上建起了如今的社務所、勅使齋館和美麗的庭園,曾經輝煌的寺廟只剩下殘座。不過,彌勒寺裡最珍貴的佛像都被保存了下來——彌勒佛坐像如今供奉在相距不遠的極樂寺中,藥師佛坐像則珍藏於與極樂寺隔河相望的大善寺內。

Yakushi(Daizenji)

藥師如來坐像

Miroku(Gokurakuji)

彌勒佛坐像 (未來的菩薩)

Foundation stones of Mirokuji Temple

彌勒寺的基石

Japan Tourism Agency

ページに関する評価
このページは参考になりましたか?
このページは見つけやすかったですか?
このページの内容はわかりやすかったです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