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の位置

宇佐神宮

更新日:2024年03月15日

圖解地圖上的宇佐神宮

圖解地圖上的宇佐神宮(十五世紀早期)

宇佐神宮是日本最重要的神社之一,有著近1300年的歷史。神社主祭神是八幡大神,為國家與皇室的守護神。在日本,供奉八幡大神的神社最多,數量可達數萬,而宇佐神宮就是八幡神社的總本宮。除此之外,宇佐神宮還是17座有資格接受天皇欽使參拜的「敕祭社」之一,由此可見其與皇室之間的歷史淵源。

蓑蟲山人在日記上所描繪的宇佐神宮(1864)
蓑蟲山人在日記上所描繪的宇佐神宮(1864)

蓑蟲山人在日記上所描繪的宇佐神宮(1864)

宇佐神宮也是最早實踐「神佛習合」的「神社—佛寺綜合設施」之一,因此影響力非常强大。19世紀晚期神道教與佛教分離後,宇佐神宮成為純粹的神道教神社,但從現在存留的一些習俗慣例中,仍可以看出過去神佛習合的痕跡。學者指出,尚有數項宗教儀式傳統可能起源於宇佐神宮,比如移動神衹時使用的神轎、通過放生被捕獲的動物來洗清罪孽的放生會,以及雙重屋頂的「八幡造」獨特建築樣式等。

「神輿」神轎

「神輿」神轎

「八幡造」建築風格

「八幡造」建築風格

「放生會」儀式

「放生會」儀式

神宮域內

規模宏大的宇佐神宮佔據了小椋山及其周圍。神宮建築群的中心是位於山頂的上宮和山腳的下宮。數量眾多的攝末社分散在神宮域內及鄰近山丘上,最深處的神社奧宮甚至坐落在往南約6公里的御許山中。

※攝末社:「攝社」與「末社」的合稱,兩者都是接受本社管理的附屬神社。攝社所供奉的神靈通常與本社祭神關係較為密切,末社則相對疏遠。

宇佐神宮境內的鳥瞰圖

宇佐神宮境內的鳥瞰圖

寶物館

寶物館

宇佐神宮域內覆蓋著大片的森林,襯托著鮮豔的朱紅色神殿、鳥居和小橋,景色優美。幾處池塘及其周邊四季繁花似錦,是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之地。其中一處池塘邊的寶物館裡陳列著神轎、《御託宣集》(敘述有關宇佐神宮誕生的故事)、雕像、刀劍、法器以及各類歷史文獻。此外,宇佐神宮擁有為數不少的國寶和重要文化財產。

神宮歷史與祭神

菱形池與小椋山

菱形池與小椋山

宇佐神宮供奉三尊主祭神。最重要的是八幡大神,為日本第15代天皇應神天皇的神格化身。與祂一同受供於此的,還有其母親神功皇后,以及自古就在宇佐備受尊崇的比賣大神。比賣大神是三位海洋女神的合稱。根據神宮記載,八幡大神於西元571年首次在小椋山附近顯聖,宣告自己是日本的守護者。供奉八幡大神的地點曾數度異動,最終才選定小椋山山頂的開闊地,並於725年建立了第一座社殿。

歷史上,歷代天皇、貴族、武士家族首領以及其他權傾一時的人物都信仰八幡大神。西元8世紀,當時的首都奈良正在建造東大寺大佛,天皇曾詔請八幡大神前來巡幸。數十年後,皇室又為皇位繼承問題向遠在宇佐神宮的八幡大神求取神諭。西元10世紀,皇室祈求八幡大神幫助鎮壓反抗中央政府的叛亂。13世紀蒙古人來襲,人們向八幡大神尋求庇佑,相傳正是八幡大神掀起風暴,挫敗了蒙古人的進攻。

重現八幡神訪問奈良東大寺的宇佐神輿 (2017)

重現八幡神訪問奈良東大寺的宇佐神輿 (2017)

在昭和大營造時期的宇佐神宮

在昭和大營造時期的宇佐神宮(1932–1941)

八幡大神被視為國家守護神,對統治階級極其重要,這也讓八幡信仰傳遍全日本。作為八幡社的總本宮,宇佐神宮擁有極大的權力和影響力,一度發展為九州地區最大的地主。然而,隨著武士階層崛起,政治格局改變,宇佐神宮的地位逐步削弱,漸漸失去了大部分的土地。直到1868年大政奉還,政府下達政令授予一批宗教機構高階神社地位,其中包含宇佐神宮在內。這道政令促成了宇佐神宮的復興。在「昭和大營造」(1932-1941)中,神宮全域重建,成就了宇佐神宮如今的格局與面貌。

宇佐神宮的主殿 (上宮)

神佛習合

宇佐神宮被視為神佛習合的發祥地之一。佛教傳入日本後,與神道教的融合在西元8世紀就已初步成型。宇佐神宮隨即發展成為一個大型的「神社—佛寺綜合設施」,相關宗教儀式都由神職人員和佛教僧侶共同主持完成。神宮域內的主佛寺是彌勒寺,肩負著宗教和管理雙重職責。隨著神佛習合及八幡信仰在全國的傳播,宇佐神宮成為了其他神佛融合的宗教場所仿效的榜樣。神佛習合持續了數個世紀之久,直到1868年明治政府頒發分離神道教和佛教的「神佛判然令」後才告終結。此後,宇佐神宮域內的所有佛教建築都被移除,神宮變成了一處單純的神道教設施。儘管如此,在宇佐神宮的某些祭典和儀式上,依然能夠看到當年宗教融合的影子。

六鄉滿山入山神事

六鄉滿山入山神事

法華八講

法華八講

仲秋祭

仲秋祭

Japan Tourism Agency

ページに関する評価
このページは参考になりましたか?
このページは見つけやすかったですか?
このページの内容はわかりやすかったです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