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の位置

仲秋祭

更新日:2024年03月18日

祭典日:10月上半月,包含體育日(10月第二個星期一)在內連休三日

浮殿へ向かう神輿

前往浮殿的神轎

仲秋祭是一場為期三天的大型祭典,由宇佐神宮主辦,旨在追悼西元8世紀早期被大和朝廷討伐並鎮壓的九州南部的貴族——隼人。祭典在一場盛大的遊行中拉開帷幕,八幡大神乘坐神轎前往地處偏僻河岸的浮殿,有佛教僧侶在此迎接大神鑾轎。其中最重要的儀式是第二天的「放生會」,藉由將貝類生物放回河中,以此贖罪。最後一天,在安撫隼人亡靈的祈禱儀式結束後,神轎隊伍返回宇佐神宮,再將八幡大神請回上宮本殿(正殿)。

浮殿

浮殿

「隼人之亂」與祭典的由來

根據古代史記錄,隼人在西元8世紀早期發動叛亂,對抗大和朝廷。朝廷於720年抽調九州北部軍營駐軍鎮壓。為祈求神明護佑,當時的朝廷軍隊中有一座八幡大神的神轎隨行,這被認為是祭典中神轎遊行的起源。叛亂很快被平定,隼人戰敗,殘軍俯首投降。

放生會儀式的參加者 (1939)

放生會儀式的參加者 (1939)

然而戰後不久,瘟疫和饑荒横掃這一地區,人們認為這是隼人的怨靈在作崇。後來八幡大神頒下神諭:為安撫在「隼人之亂」中遭到殺戮的亡魂,應當每年舉辦一次放生會。於是,最初的儀式準備工作完成後,遊行隊伍行至和間濱,將貝類放歸於水中。這或許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由神社—佛寺綜合設施主持的放生儀式。

參加仲秋祭的遊行隊伍(二十世紀中期)
參加仲秋祭的遊行隊伍(二十世紀中期)

參加仲秋祭的遊行隊伍(二十世紀中期)

在宇佐神宮踐行「神佛習合」(神道教與佛教融合)的千年時光裡,這項儀式一直被稱為「放生會」。直到19世紀晚期,政府頒佈分離神道教和佛教的「神佛判然令」後,改名為「仲秋祭」,成為了季節性的神道教祭典。

第1日:迎講

神轎由宇佐神宮出發 (上宮)

神轎由宇佐神宮出發 (上宮)

祭典第一天,八幡大神從上宮的本殿被請上神轎。神轎隊伍遊行8公里前往浮殿,這是一座位於寄藻川河岸上的小神社。在八幡大神入駐這座臨時神社之前,來自鄰近的國東半島六鄉滿山諸寺的佛教僧侶要在神轎前誦經,舉行「迎講」儀式,即以念誦經文的形式迎接神明到來,這樣的儀式也再次體現了宇佐神宮神佛習合的歷史。

僧侶在「迎講」儀式上誦經

僧侶在「迎講」儀式上誦經

第2日:蜷放生

在放生會儀式中放生的川蜷螺

在放生會儀式中放生的川蜷螺

仲秋祭的主要活動是放生儀式(放生貝類的儀式)。這種佛教儀式大多數都會放生鳥類、魚類等動物,但在宇佐神宮,被放生的是川蜷螺和蛤蜊。相傳,當年人們認為8世紀那場瘟疫的罪魁禍首是貝類動物,而它們就是隼人亡靈的化身。

放生儀式前先要收集馬蹄螺和蛤蜊,再把它們放入蘆葦苞裡,這個準備過程歷代由蜷木家族負責。準備好的蘆葦需要在指定的神社淨化,再送到浮殿,由神職人員唱誦祝詞。隨後,神職人員乘船至河心,在進行完另一場儀式後,將馬蹄螺和蛤蜊放入水中。如果水位較低,整個儀式則在河岸上完成。

在浮殿所舉行的儀式

在浮殿所舉行的儀式

用蘆葦袋攜帶的川蜷螺

用蘆葦袋攜帶的川蜷螺

一位祭司正在放生會中放生川蜷螺

一位祭司正在放生會中放生川蜷螺

第3日:御靈鎮魂

百體神社

百體神社

最後一天,八幡大神乘坐神轎返回宇佐神宮。途中,神轎隊伍要在百體神社停留,神職人員們為安撫供奉於此的隼人亡靈,在此行拜禮,稱「御靈鎮魂」。禱告完成後,神轎隊伍在手提紙燈籠的氏子陪伴下返回上宮,將八幡大神請回御殿,仲秋祭至此結束。

※氏子:在神社所在地區內供奉同一氏族神明的當地信徒。

前往宇佐神宮的信眾隊伍

前往宇佐神宮的信眾隊伍

Japan Tourism Agency